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仍在发酵。据悉,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,以116km/h时速持续行驶。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,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。随后驾驶员接管,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,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发生碰撞。
事故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,三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,令人痛心。
发生这场悲剧的原因还在调查之中,更进一步的细节还有待披露。所以具体的责任无从谈起。但这场事故给智驾行业实实在在敲响了警钟!
智能驾驶不等于辅助驾驶!安全才是责任的第一位!驾驶员切勿过度依赖辅助驾驶!
展开剩余73%小米SU7事故三位遇难者均为21至23岁的大学应届毕业生。车辆由罗某男友购置。罗某妈妈张女士表示,女儿是因过度依赖智能驾驶功能才遭遇不测。
此前,母女俩曾驾驶这辆小米SU7,从深圳前往武汉。一路上,罗某多次向母亲夸赞智驾便捷又安全。但张女士始终认为,当前智驾技术尚不完善,不能盲目信任,多次叮嘱女儿自己操控车辆才最稳妥。罗某却拿出各类“安全证明”反驳母亲。
智能驾驶是一个新生事物,有的车企在宣传时模糊安全边界,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安全认知必然是模糊的,一旦危险发生,很容易成为智能驾驶的牺牲品。
近期广州也发生一起关于智驾引起的车祸。车主在行驶过程中开启车辆辅助驾驶,本以为能自动规避风险,车主就去拿了下放在副驾的早餐,然后看了下手机信息。但在接近前方车辆时,系统未发出预警也未主动减速,导致追尾事故。
参谋长说车报道,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陈先生在2023年8月23日购买了一辆蔚来ES6,在今年2月3日使用智驾行驶时,该车的智能驾驶系统面对路上的限宽墩,不仅没有识别到危险,反而加速撞了上去。
令车主疑惑的是,该车配备了AEB自动紧急防撞系统,为何在关键时刻失灵,不仅没有识别限宽墩,还加速前行?
去年10月份,一辆问界M9在武汉市与对向车道大货车发生对撞事故,导致1死2伤。车祸发生前,驾驶员开启了智驾。发生车祸的时候,车辆退出智驾。该事件也在网络引发了大量的关注,即便智驾能力非常强的汽车,也不能100%过于依赖。
近年来,关于智能驾驶相关的事故屡见不鲜,而且结果往往以车主自负责任而告终。究其原因,一些车企对产品过度包装营销,对概念肆意滥用,完全背离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初衷。
随着全民智驾的到来,汽车行业做好的不仅仅是技术,更是要引导好消费者。而在现阶段,消费者切勿把生命交给一台机器,在面对科技时代的发展,不要存在侥幸心理,对安全仍怀有敬畏之心。
发布于:福建省